20200121_141945_mh1579616686695.jpg

#SkyGarden倫敦市景圖

"If you are tired of London, you are tired of life."

倫敦永遠都是走訪不膩的城市。
幾乎各大博物館都是免費提供給遊客參觀,不定期都會舉辦大小型的各種展覽,滿足每一個遊客各式各樣不相同的品味與喜好。
 
這次三訪倫敦,除了一些舊有的景點想要重新去探尋以外,也挖掘了很多新的博物館跟景點。
 
倫敦果然是一個讓人玩不膩的城市。

 

舊的景點 新的視角

20200120_104423.jpg

時隔五年回到這個城市,第一時間最想回到的是當初跟這個城市告別的地方:Tate Modern Museum,在這邊對著St. Paul大教堂喝一杯咖啡,看著泰晤士河的河水流動,看著雲跟著風不斷的吹動,那教堂依然矗立,而面對著這樣的景色發呆簡直就是人生中最幸福的時刻之一。
 
Tate Modern Museum

20200120_103234.jpg

是一個不論來倫敦幾回都一定會回訪的博物館,每一次來都會有新的展覽,每一個展品也都讓人擁有新的啟發。

其他會回訪的還包括V&A,裡面的展品大多屬於常態型,也會常常有一些需要購票的短期展,裡面最喜歡的就是這一個雕塑作品:The sleep of sorrow and the dream of joy.
 

20200123_133252.jpg

在悲觀中尋找樂觀吧。
 
這世界充滿了不公不正、充滿了不協調與不完美,但也就是這一切不相同型狀的稜角,才造就出了不盡相同的我們。
打開色卡,光是一個紅色都擁有上百種的色碼表。
 
趁現實的悲觀正沉睡,讓夢想的歡愉主導。
若你正處於悲傷之中,請尋找:悲觀之中的樂觀。
 
 

新的博物館發現之旅

Saatchi Gallery:圖坦卡門展

20200123_123817.jpg

 

20200123_121249.jpg

20200123_122526.jpg

20200123_115431.jpg

20200123_120513.jpg

這一次很幸運遇到圖坦卡門展在倫敦Saatchi Gallery展出,因為埃及自己的博物館即將落成,未來這些展品也將沒有機會再外借給其他國家,這次能看見這150件芳齡3000多年的展品,真的很幸運。

許多奇形怪狀以人頭像為主而成的匕首跟拐杖,還有許多以陰界之眼做型式的奇珍異寶。

圖坦卡門逝世時年僅19歲,卻締造了許多披上奇幻色彩的故事,不論法老的詛咒或者是他無法被推斷的死因。
 
20200123_123353.jpg
"Speak the name of the dead, and you make them live again."
這句話一出來之後,全身起雞皮疙瘩頭皮也發麻。

倘若被人永世流傳,你將永遠不死。


Sir John Soane Museum
這一間博物館入內完全不能拍照,進入前必須確認關機,包包也得放進透明塑膠袋裡,整個博物館內部為了展品燈光非常昏暗,展品掛在牆上密密麻麻,密度真的相當高。

我在一幅畫面前站了很久,那是一隻羊拿了一個三叉戟刺穿了一個人類的喉嚨,那是一個人類反過來被大自然生物獵捕的畫面,在遙遠過去的年代,就已經有了終有一天人類將會被反噬的覺悟。

網路介紹:
Sir John Soane (1753-1837) 是一位英國新古典主義建築師,最著名的建築作品為英格蘭銀行Bank of England,以及教授建築學。

生前,他是一位狂熱收藏家,專門收集雕塑、繪畫、古董、書籍、建築繪圖......等等。同時,他也是在那個年代,英國倫敦地區很重要的人物。

在他過世之後,因為與親生兒子不合,全數財產捐給了政府不留給後代。
他的這些收藏,對於研究考古提供相當大的幫助,一直到21世紀,經過整間房子的翻修重整,免費提供給大眾入內參觀。
網路全文:mrrabbit0919.wixsite.com/blog/post/sir-john-soanes-museum

 

Royal Air Force Museum 皇家空軍飛機博物館

這是一個非常適合帶孩子來的博物館,有飛機的歷史,還能夠參觀飛機內部的結構等。

20200118_134507.jpg

20200118_153435.jpg

20200118_134427.jpg

 

膽小勿入博物館1:Wellcome Collection

這次最重要的就是找了很多網路上大家推薦的另類博物館,倫敦博物館的特殊性就在這啦!
 
Wellcome Collection

20200130_135115.jpg

20200130_140213.jpg

20200130_134848.jpg

終於來了此次倫敦行最期待/特別的博物館之一。
是一個醫學醫療與藝術結合的博物館。
包含了17世紀的性愛玩具、貞操帶、中國的刑椅、早期歐洲的墮胎工具、解剖西洋畫、解剖模型等。
其中的Half alive half dead用在現在真的格外合(諷)適(刺):Death strikes people of all social stations.

摘自網路文字:
背後的經營者是私人的醫療慈善基金會Wellcome Trust,創辦者為英國爵士Henry Wellcome,從小接觸醫藥業,使他對相關領域產生高度興趣,後來不僅成為製藥大廠的經營者,同時也是一位醫療文物的收藏家,藏品涵蓋著作、繪畫、器械等各種相關藝術作品與文物,於是在他1936年逝世後,根據他的遺囑成立Wellcome Trust,基金會的主要目的是支持促進人類與動物健康的研究,每年也資助許多生物醫學研究計畫。

這裡的展覽主題結合醫學與藝術,對我來說是一個嶄新的藝術體驗,「醫學」與「藝術」,很難想像這兩個看似極端的主題,能夠這樣以平易近人,卻又富饒趣味與教育意義的藝術手法的呈現,顛覆嚴肅、晦澀的傳統印象,展品涵蓋的面相非常多元,包括當代藝術作品、紀錄片、現代醫學研究的展示,而當年創辦者的珍貴的私人文物收藏,也都此呈現,更提供了豐富的歷史人文價值。
全文:smallx2.com/blog/wellcome-collection-exhibition

 

膽小勿入博物館2:Pollock's Toy Museum

20200131_134937.jpg

20200131_135030.jpg

20200131_135046.jpg

20200131_135446.jpg

20200131_133917.jpg

20200131_134549.jpg

擁有來自德國、俄羅斯、中國、英國等地方的玩具歷史博物館,在那個沒有電腦電視電動的年代,許多用木頭、紙雕刻出的玩具,但因為歷史悠久很多都有了裂痕也斑駁了許多。
必須說,裡面每一個玩偶都很恐怖 哈哈哈哈哈,加上整個建築物木地板嘎嘎作響,我懷疑有誰敢在這博物館裡面待上一晚的!#絕對是勇者
我被其中一個木偶嚇到差點跌坐在地上,倒抽了一口氣心臟跳超大力😂
這實在是一個非常另類但真的好棒的地方啊!💚
#ILoveCreepyDolls

網路介紹:Pollock’s Toy Museum的店名來自於一個有趣的真實故事。經營紙玩具劇院的Marguerite Fawdry原先只是為了幫她小兒子的紙劇院添購一些搭配的小物件,而向Benjamin Pollock玩具公司聯繫,最後乾脆買下了整家Pollock玩具的股份。博物館因此保留了原本玩具公司的Pollock名稱。
全文:heyshow.com/mobile-article-detail/?id=11102
 
 
其他很值得介紹一下的博物館:
 
值得再訪但因為時間因素沒有去的博物館:
Museum of London倫敦博物館
感覺這也是大家比較容易遺漏掉的博物館之一。
但這個博物館展示了史前時代至現今倫敦的歷史。
可以看見倫敦這個城市一路走來的興衰輝煌與黑暗。
非常值得一訪再訪。
 
很想去但覺得可以結伴一起去更好的博物館:
福爾摩斯博物館
這就不解釋了~哈哈
 
The Old Operating Theatre Museum 舊手術室博物館
 
另外一個我極想去的博物館:
亨特博物館(Hunterian Museum)
但這個博物館位於Glasgow啊!
本來在倫敦的英國皇家外科學院 (The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of England)也是有展示的,但目前一路休館到2021年~~
館內有3000多件人和動物解剖學和病理學標本,套用網友的話來說,進入這個博物館就像走進了影片《沉默的羔羊》中食人狂教授漢尼拔的地盤!
arrow
arrow

    翠克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